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的意思看这里!观书有感创作背景是什么?
来源:华讯网     时间:2023-01-03 15:26:19

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的意思

观书有感.其一

半亩方塘一鉴开,

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问渠那得清如许?

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直译:

这半亩方形水塘如同镜子一样展现在面前,天上的光线和云彩的影子都在水面上徘徊。

若问这个池塘的水为何能够如此清澈呢?只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了池塘。

观书有感.其二

昨夜江边春水生,

艨艟巨舰一毛轻。

向来枉费推移力,

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直译:

昨天夜里长江春潮来临,致使江水猛涨,使得那种艨艟大舰变得如同鸿毛一般轻盈。

人们一向枉费很大力气力推移的巨大舰体,这天却能够在水流的冲击下自如地航行。

《观书有感》的作者是谁

《观书有感》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。

朱熹,南宋著名文学家、官员。朱熹曾在建阳云谷筑「晦庵草堂」,遂自号晦翁。朱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,排行五十二。

朱熹自幼聪慧过人,过目不忘。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,当时他才十九岁。朱熹师承二程,是南宋理学的奠定人。朱熹一生著述颇多,比较知名的是为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等四书所作的章句注解。这些论著是后世士子们考取功名的必看书籍。

朱熹名言

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
人生易老学问却难以做成,

所以要珍惜好每一寸光阴。

点评:出自《偶成》。宋宁宗庆元年间,权臣韩侂胄当道。朱熹为了避灾祸,和弟子黄千等人隐居在新城双临寺讲学。这首诗就是创作于此,朱熹规劝学子们求学不易要珍惜光阴。
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若问池塘水为何如此清澈呢?

因为源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。

点评:出自《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一》。朱熹在双林寺讲学期间,曾接受南城县上塘村吴伦兄弟的邀请,前往该村讲学。朱熹感叹南城地区人杰地灵、物华天宝。遂创作出了这首诗。

人生如寄,何事辛苦怨斜晖。

人在世界上如同寄住一样,

为何非要让自己奔波劳碌,

到最后还埋怨人生苦短呢?

点评:出自《水调歌头·隐括杜牧之齐山诗》。杜牧曾经在《九日齐山登高》写到「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?」虽然杜牧想尽力表明他心胸开阔、想得开,但诗里还是隐隐透露着消极、无奈的忧思。

「隐括」就是修改的意思。朱熹「隐括」这首诗,变语调为积极。他规劝三百年前的杜牧,人生如寄,世事变幻无常,何必过于执着呢。

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冲巨舰一毛轻。

昨天夜间江边春水大涨,

大船轻盈如同一片羽毛。

点评:出自《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·其二》。此二句颇有哲理。如果江水浅,那么大船势必搁浅。此时若想让船前进,不知要花费多少力气。雨后江水上涨,即使再大的船也能自在航行。所以诗人后两句说「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」

隔断红尘三十里,白云红叶两悠悠。

秋色将红尘隔在三十里外,

天上的白云和山中的红叶,

它们看起来多么悠闲自在。

点评:出自《秋月》。诗人在离红尘世界三十里外的山上,欣赏秋月。

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
我曾经说过:

读书要三到,

第一要心到,

第二要眼到,

第三要口到。

点评:出自《读书要三到》。朱熹认为心思不在书本上,那么眼睛就不会放在课本上。心和眼如果不能专心,只是随便读读,就会记不住课本知识。

观书有感创作背景:

庆元二年(1196年),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,朱熹与门人黄干、蔡沈、黄钟来到新城福山(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)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。在此期间,他往来于南城、南丰。在南城应利元吉、邓约礼之邀作《建昌军进士题名记》一文,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。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、吴常兄弟之邀,到该村讲学,为吴氏厅堂书写“荣木轩”,为读书亭书写“书楼”,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《社仓记》,还在该村写下了《观书有感二首》。

关键词: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的意思 《观书有感》的作者是谁 朱熹名言 观书有感创作背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