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江南赏析来了!忆江南三首全诗是什么?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3-05-17 09:28:30

忆江南赏析

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,在杭州待了两年,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,任期也一年有余。在他的青年时期,曾漫游江南,旅居苏杭,应该说,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,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。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,回到洛阳后十二年,他六十七岁时,写下了三首忆江南,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。

本诗其第一首,作者泛忆江南,兼包苏、杭,写春景。

全词五句。一开口即赞颂“江南好!”正因为“好”,才不能不“忆”。“风景旧曾谙”一句,说明那江南风景之“好”不是听人说的,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、体验过的,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既落实了“好”字,又点明了“忆”字。接下去,即用两句词写他“旧曾谙”的江南风景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”“日出”、“春来”,互文见义。春来百花盛开,已极红艳;红日普照,更红得耀眼。在这里,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。春江水绿,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,更显得绿波粼粼。在这里,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。作者把“花”和“日”联系起来,为的是同色烘染;又把“花”和“江”联系起来,为的是异色相映衬。江花红,江水绿,二者互为背景。于是红者更红,“红胜火”;绿者更绿,“绿如蓝”。

题中的“忆”字和词中的“旧曾谙”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: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。全词以追忆的情怀,写“旧曾谙”的江南春景。而此时,作者却在洛阳。比起江南来,洛阳的春天来得晚。作者写于洛阳的《魏王堤》七绝云:“花寒懒发鸟慵啼,信马闲行到日西。何处未春先有思,柳条无力魏王堤。”在江南“日出江花红胜火”的季节,洛阳却“花寒懒发”,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,才透出一点儿春意。

花发得比江南晚,水也有区别。洛阳有洛水、伊水,离黄河也不远。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,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。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,从内心深处赞叹“江南好”,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“旧曾谙”的江南好景之后,又不禁以“能不忆江南”的眷恋之情,收束全词。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,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。词虽收束,而余情摇漾,凌空远去,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。

忆江南三首全诗是什么

忆江南

白居易〔唐代〕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

(二)

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。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何日更重游。

(三)

江南忆,其次忆吴宫。吴酒一杯春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。早晚复相逢。

第一首是江南美丽风景的形容,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。第二首有寻与看的动作,写出了杭州秋夜游赏的心情。至于第三首,则追忆苏州往事,着意的是人情的美好。

三首词写对江南的追忆,一唱三叹,好像《诗经》的三段组合方式。三首词各有主题而词调相同,有着相同的句式与节奏,回环往复,彼此相互呼应,却又有着逐渐推展、扩散的机制,使得整体的记忆画面是动态而有层次的,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模式。它由不断回忆导引出的情意,由“能不忆江南”,到“何日更重游”,到“早晚复相逢”,从江南既然那么好,因此不得不想念开始,写到有没有一天可重游故地的想望,到最后发出更断然的口吻说迟早会与江南碰面的,这真实地写出了殷切期盼回归旧日美好的渴望心情。

描写江南的唯美句子

1、江南水乡,处处青砖黛瓦,红墙白塔。所目及之处,无处不风景,无处不画意。

2、江南是朴真淡雅的,一片树叶的摆动,一阵梅雨的轻柔,无限演绎着江南之美。

3、即便是春去夏来,绿肥红漫,江南也有他独有的美,江南的美并不短暂。

4、江南代有才人出,烟雨踏寻姑苏城。佳期寻梦江南雨,一川烟絮绕青城。

5、旧成谙的江南,是浓墨惹了相思,倾了半纸砚迹。花事也许缠绵,凋谢得更是沉重。

6、一直想乘一叶小舟,沿江南水乡的小河顺流而下,两岸长廊雕梁交相辉映,白墙黛瓦上炊烟袅袅,消失在夕阳的霞辉中,一定别有一番韵味吧。

7、在蒙蒙微雨中,躞蹀在幽静的小路上,聆听雨打梧桐嫩叶的响声,如同欣赏幻妙的鸣奏曲,路旁的树木葳蕤非凡,透过叶的罅隙,似乎看到江南的秀美随雨滴旋转。

8、晚上的乌镇在细雨中愈发朦胧,像一位羞涩的小姑娘,两岸的红灯笼给它的双颊增添了红晕,美丽极了!

忆江南这首诗怎么翻译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

译: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,风景久已熟悉。
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
译:太阳从江面升起,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,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。

能不忆江南?

译: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?

关键词: 忆江南赏析 忆江南三首全诗是什么 描写江南的唯美句子 忆江南这首诗怎么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