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镜教案来了!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看这里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3-05-05 10:41:25

透镜教案

教案

教学目标:

1.了解什么是凸透镜、凹透镜,了解透镜的焦点、焦距。

2.观察凸透镜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,掌握光路图的画法。

3.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,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。

教学重点:

掌握凸透镜、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主光轴、光心、焦点、焦距等名词概念。

教学难点:

会画凸透镜、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教师演示用冰做的透镜的光学现象视频,并提问你们知道冰透镜为什么能会聚光线呢?进而引入本节课题。

生:冰透镜的表面是弯曲的,能让通过它的光向一个地方偏折。

师:对,像这种表面弯曲,能使光透过的镜片常叫做透镜。

二、新授

出示摆放有各种透镜,请同学们分组实验研究:(每组分有两个焦距不同的凹透镜和两个凸透镜),并思考这些问题:

(1)他们的外观有什么特征?

(2)如何将它们分类?分类的依据是什么?

它们的特征:

(1)透明的,每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。

(2)透镜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两面往外凸,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;

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,也就是中间薄,边缘厚。

明确:

1.像这种表面弯曲,能使光透过的镜片常叫做透镜。

2.中间厚、边缘薄的叫凸透镜;

3.中间薄,边缘厚的叫凹透镜。

(二)尝试让学生用尺规作出凸透镜,凹透镜,在实践中中发现透镜特点。

结论:

1.凸透镜、凹透镜的两个面(或至少一个表面)是圆的一部分。

引出透镜相关专业名词:主光轴和光心。

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。

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,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,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,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。

实验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:

提示同学联系日常中的放大镜子,和课上冰透镜的实验。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。

接着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,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。

证明: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。

三、巩固

问题:给你一个透镜,你怎样辨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?

明确:用手触摸、用平行光入射看折射的光斑等。

四、小结

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?

五、作业

按学习兴趣小组,通过多种方式去调查和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透镜,并对照相机的相关信息做详细了解,形成书面调查报告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

物理中考透镜考点

考点一:光的直线传播(常考点)

命题点:1、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和生活例子;2、光速;

命题形式:填空、选择题

考点二:光的反射规律(常考点)

命题点:1、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;2、作反射光路图;3、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与应用

命题形式:填空、选择题、作图、探究题

考点三:平面成像特征(常考点)

命题点:1、对平面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;2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;3、平面镜反射和成像的作图

命题形式:填空、选择题、作图、探究题

考点四:光的折射规律(常考点)

命题点:1、对折射规律的理解;2、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解释;3、简单的折射作图

命题形式:选择、作图

一、透镜的简介

1.定义:

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。

2.分类

2.1凸透镜:厚、边缘薄的透镜,如:远视镜片,照相机的镜头、投影仪的镜头、放大镜等等;

2.2凹透镜:薄、边缘厚的透镜,如:近视镜片;

2.3薄透镜: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。

3.相关概念

3.1主光轴: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。

3.2光心(O):即薄透镜的中心。性质: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。

3.3焦点(F):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,这个点叫焦点。

3.4焦距(f):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。

3.5主光轴: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。

二、凸透镜成像原理

1.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

1.1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,太阳光是平行光,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;

1.2下面放一张白纸,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,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、最亮为止;

1.3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。

2.三条特殊的光线

2.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;

2.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,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;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,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,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,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;

2.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;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。

3.放大镜:

3.1放大镜是凸透镜;

3.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(物距)小于一倍焦距,成的是放大、正立的虚像;注:要让物体更大,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;

4.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

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,也可能成虚像。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?

4.1成像原理不同,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,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,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。

4.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,实像是倒立的,虚像是正立的。

4.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: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,又能被光屏接收到,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,不能被光屏接收到。

三、透镜总结

1.透镜

透镜:透明物质制成(一般是玻璃),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,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。

2.分类:

2.1凸透镜:边缘薄,中央厚。

2.2凹透镜:边缘厚,中央薄。

3.主光轴:

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。

4.光心:

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,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。(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)

5.焦点:

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,这点叫透镜的焦点,用"F"表示

6.虚焦点:

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,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,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,所以叫虚焦点。

7.焦距:

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,用"f"表示。

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、焦距和一个光心。

8.透镜对光的作用:

凸透镜:对光起会聚作用。

凹透镜:对光起发散作用。

四、生活中的透镜

1.照相机

镜头相当于凸透镜,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,成倒立、缩小的实像。

2.投影仪

镜头相当于凸透镜,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,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,使屏幕上成倒立、放大的实像。

3.放大镜

成正立、放大的虚像。

五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

1.实验: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、:凸透镜、光屏。

1.1调整它们的位置,使三者在同一直线(光具座不用);

1.2调整它们,使烛焰的中心、凸透镜的中心、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。

2.凸透镜成像规律:

规律1: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,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,成倒立、缩小的实像。此时像距小于物距,像比物小,物像异侧。应用:照相机、摄像机。

u>2f,倒立缩小的实像f

简记为:外中倒小实(或物远像近像变小)

规律2: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,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,成倒立、等大的实像。此时物距等于像距,像与物大小相等,物像异侧。

u=2f,倒立等大的实像v=2f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

简记为:两两倒等实(或物等像等像不变)

规律3: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、大于1倍焦距时,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,成倒立、放大的实像。此时像距大于物距,像比物大,物像异侧。应用:投影仪、幻灯机、电影放映机。

2f>u>f倒立放大的实像v>2f放映机,幻灯机,投影机

简记为:中外倒大实(或物近像远像变大)

规律4: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,则不成像,成平行光射出。

u=f不成像平行光源:探照灯

简记为:点上不成像(或物等焦距不成像)

规律5: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,则成正立、放大的虚像。此时像距大于物距,像比物大,物像同侧。应用:放大镜。

u

简记为:点内正大虚(或物小焦距像大虚)

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

一、教学目标

1.知识与技能: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。

2.过程与方法: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,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。

3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在探究中,提升团队合作意识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【重点】凸透镜成像的规律。

【难点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。

三、教学过程

环节一:新课导入

提出问题: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、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?(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,成倒立、缩小的实像;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,成倒立、放大的实像;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,成正立、放大的虚像)

教师引导:像的虚实、大小、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?(预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),进而引出课题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》。

环节二:新课讲授

教师讲解: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,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。出示实验器材:蜡烛、白色纸板、光具座等,介绍光具座的作用:使烛焰、凸透镜、光屏在同一直线上,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。

小组讨论: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?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,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。

教师总结: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,总结实验步骤为:(1)把蜡烛放在较远处,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,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,记录物距和像距;(2)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,调节光屏的位置,记录数据。

教师补充: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,应使烛焰的中心、凸透镜的光心、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。

探究实验: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,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,并将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内。

教师引导: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,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,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。

教师总结:根据实验数据,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规律,并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。

环节三:巩固提高

焦距与像的虚实、正倒、大小有什么关系?(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,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;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。)

环节四:小结作业

1.小结: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。

2.作业: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,思考照相机、投影仪和放大镜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?

四、板书设计

幼儿园科学大班透镜的秘密教案

【活动目标】 1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,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。 2、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,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。 【活动准备】 凹透镜、凸透镜、平面镜、凸面镜、凹面镜、望远镜、放大镜、显微镜、一副眼镜。 【活动过程】 一、第一次尝试:玩透镜 1、教师:小朋友,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,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,你们发现了什么? 2、幼儿操作尝试。 3、引导幼儿讨论: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? 4、得出结论:不一样,有的放大,有的缩小。 二、第二次尝试: 引导幼儿发现:凹面镜、凸透镜的特征 1、教师: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,真有趣,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?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?哪种变大?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、摸一摸,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? 2、幼儿尝试操作,发现不同的原因。 3、引导幼儿讨论。 (1)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?(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) 教师告诉幼儿:这种就叫凹透镜(幼儿学说) (2)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?(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) 教师告诉幼儿:这种就叫凸透镜(幼儿学说)。 (3)得出结论: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。 三、第三次尝试: 1、教师:小朋友真了不起,发现了这么多奥秘。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,你们看是什么? 2、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?为什么会不一样? 3、引导幼儿讨论: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? 4、得出结论: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、凸透镜的原理,www.jy135.com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,而这就不是透镜了,叫凹面镜、凸面镜。 5、教师小结: 今天,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,能把东西放大、缩小,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? (望远镜、放大镜、显微镜、眼镜等等)幼儿说出各种镜子,教师出示。 6、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、放大镜、哈哈镜等(自然结束)。

关键词: 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幼儿园科学大班透镜的秘密教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