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魏救赵的启发有哪些?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?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2-10-21 11:36:31

围魏救赵故事分为四个部分是什么

《围魏救赵》的故事按顺序分为④部分:

1.赵国被围,向齐国求救,

2、孙膑登坛拜将,田忌率军出征.

3、增兵减灶之计,诱敌轻骑深入.

4、马陵设伏歼敌,庞涓功败身死.

唇亡齿寒的哲学道理

唇亡齿寒的道理:告诉了我们人多力量大,势力弱小,就应该彼此相依,否则被敌人各个击破,最后没有任何援兵,就会失败的道理。

唇亡齿寒,汉语成语,拼音是chúnwángchǐhán,意思是唇没有了,牙齿就寒冷。比喻双方息息相关,荣辱与共。

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。宫之奇谏曰:虢,虞之表也;虢亡,虞必从之……谚所谓,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
近义词:荣辱与共、唇齿相依、息息相关、城门失火、殃及池鱼、皮之不存、毛将焉附、生死相依、互相关注、辅车相依、巢毁卵破、巢倾卵破、休戚相关。
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国家、人际之间的关系。

例句: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。

造句:

1、我们两厂关系密切,唇亡齿寒,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?

2、依战略形势来看,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。

与围魏救赵相似的成语故事

近义词:

声东击西[ shēng dōng jī xī ] :声:声张。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,实际上却攻打西边。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。

围城打援[ wéi chéng dǎ yuán ] :军事术语,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,诱使敌人派兵援救,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。

调虎离山[ diào hǔ lí shān ]: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。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,以便乘机行事。

出其不意[ chū qí bù yì ] :其:代词,对方;不意:没有料到。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。

攻其无备[ gōng qí wú bèi ] :其:代词,指敌人。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。

读音:

wéi wèi jiù zhào

释义:

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,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。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。

出处:

《三国演义》三十回:“曹军劫粮;曹操必然亲往;操即自出;寨必空虚;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;操闻之;必速还。此孙膑‘围魏救赵’之计也。”

造句:

1、围魏救赵”的故事,我小学二年级时便知晓了。

2、只有善于运筹帷幄,才能决胜千里,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打败敌人。

3、李向阳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,三进山城,敌人被打得心惊肉跳,不得不撤回进攻根据地的部队。

4、运动战可实行避强打弱,围魏救赵等战术。

5、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鬼子出来抢粮,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,打他的县城,鬼子就急忙撤回。

围魏救赵的启发

“围魏救赵”故事的启示是有三点:

既然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愿望或者目标,那我们就向其他办法,迂回实现我们的愿景。也许迂回一下,能更好的实现目标。

分析问题的时候,要抓住问题的本质,而不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。比如说我们救火,救火之前,必须找到着火的原因,以及燃烧体,不然的话,也许会把‘救火’变成‘火上浇油’。

做事情之前,要充分了解以及熟悉事情,否则就无法解决问题。如果当时魏国只是派了一部分部队去进攻赵国,而魏国的大部分精兵依然在魏国边境防御,那么“围魏救赵”绝对是非常愚蠢的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
关键词: 围魏救赵故事分为四个部分 唇亡齿寒的哲学道理 与围魏救赵相似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的启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