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门宴背景你知道吗?鸿门宴的历史故事简介来了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2-10-11 13:29:52

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是:

公元前206年暴秦终于灭亡了,进入咸阳受降的不是率部与秦军主力血战的项羽,而是刘邦,愤怒的项羽攻破函谷关,与屯兵霸上的刘邦形成对峙,火并一触即发。

此时,刘邦的作战处长曹无伤叛变投敌,对项羽说,刘邦想称关中王,愤怒的项羽下令,第二天一早诸侯联军吃过早饭就对刘邦部发起总攻。

项羽的叔叔项伯与刘邦的参谋长张良是好朋友,他竟然偷偷跑到刘邦军中通知张良逃跑避难,张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,刘邦为了拉拢项伯,和项伯订了姻亲。

然后和张良等人主动去项羽处赔罪,面对怒气冲天的项羽,刘邦先是叙战友之情,又说自己不过是捡来的功劳,不敢称王。

一直在等候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,让项羽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,刘邦带来劳军的100多名随从在军营里也大肆宣传这种论调,项羽下令摆宴席,算是庆祝灭秦的庆功宴和与刘邦和解。

在宴会上,亚父范增几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,但项羽都假装没看见,范增让项庄起身舞剑借机刺杀刘邦,但刘邦的亲家项伯也起身舞剑,暗暗护住刘邦,犹豫不决的项羽也不阻止这场闹剧。

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哪里

鸿门宴,发生在当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,鸿门堡村的得名是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。这里有个一公里左右的峭塬,被骊山上下来的雨水冲刷,从中分为南北两半,看起来就像一座门一般,因为形似鸿沟,所以取名鸿门。

张良把宴席上的事告诉在帐外等候的樊哙,樊哙闯入宴席来保护刘邦,项羽问这是谁,张良说是刘邦的车夫,可能是饿了,进来要点吃的。

喜欢壮士的项羽赏给樊哙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,樊哙也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,但危险始终存在,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尿逃回了霸上。

鸿门堡村南靠骊山,北临渭河,处在古代关中和中原之间的通道上。《水经注》中也有鸿门的相关记载:“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阪,长二里余,堑原通道,南北洞开,有同门状,谓之鸿门。”当时项羽曾在此驻军,刘邦驻军霸上,二者相隔几十里路。

鸿门宴解析:刘邦凭什么能逃过此劫?

一、项羽集团内部团体矛盾

刘邦能从鸿门宴中全身而退,当然少不了自身做的工作,但是首要的原因还是在项羽集团内部问题上。《汉书》“是时,羽兵四十万,号百万。沛公兵十万,号二十万,力不敌”。当时项羽集团军群总计有四十万人,刘邦集团只有十万之众,而且当时项羽刚刚在巨鹿击败秦军主力,战功赫赫,军队士气正盛。所以此时决定历史走向的主动权必然是在项羽集团高层身上的。如果项羽高瞻远瞩,其高层精诚团结,那么刘邦纵使万般能耐,也是难逃一死的。那么项羽集团的内部团体究竟是怎么在掣肘项羽决断的呢?

1、暗中相助,项伯以和为贵

《汉书》项伯许诺,即夜复去,戒沛公曰:“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。”项伯还,具以沛公言告羽,因曰:“沛公不先破关中兵,公巨能入乎?且人有大功,击之不祥,不如因善之。”羽许诺。

在鸿门宴的事件中刘邦能活下来,项伯毫无疑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

2、急躁冒进,范增无理求杀

范增是极力主张杀刘邦的,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?

《汉书》亚父范增说羽曰:“沛公居山东时,贪财好色。今闻其入关,珍物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,此其志不小。吾使人望其气,皆为龙,成五色,此天子气。急击之,勿失”。

这是鸿门宴开始前,范增给项羽说的话,可以看作范增递交的申请刘邦死刑的起诉状。给出了刘邦必须死的三点理由。

一是刘邦贪财好色,品行不端。

二是入关后假扮道德君子,野心太大。

三是玄学,刘邦有天子气。

我们替项羽想想,依据这个,给刘邦判个死刑,合适吗?首先贪财好色,这不就是个人作风问题嘛,在那乱世,有几个品德特别好的?就是太平盛世,你说一个人喜欢钱、交往异性朋友就给人来个死刑的,也几乎没有吧?第二点野心大,这就更好笑了,乱世诸侯,谁的野心不大?不大会跟着你一起反秦?项羽自己不也是直接杀掉了上级领导宋义上位的吗?三就更扯了,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支撑,直接来玄学,换哪个领导都不会认同。今天听了你的玄学理由,明天你再来一堆玄学,想杀谁就说谁有天子气,那项羽不就成了范增手里的刀了吗?

《汉书》羽受之。又献玉斗范增。增怒,撞其斗,起曰:“吾属今为沛公虏矣!”

在范增鸿门宴杀刘邦计划失败后,范增当着项羽和众人的面大发雷霆,情绪崩溃。实在是不顾及项羽的面子,而项羽又是非常好面子的人,这也为他们两人日后不和埋下了隐患。可以说,范增了解刘邦、了解天下局势,但是不了解项羽、不了解项羽集团内部高层的诉求,这也是他杀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二、刘邦集团的危机自救

一个人的领导力,着重体现在这个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决断力和团结队伍的能力,相比于项羽集团内部的团体矛盾,刘邦集团此时就显得格外精诚团结,鸿门宴中武将以樊哙为代表,谋臣以张良为代表,在这次危机中配合默契。刘邦能成功脱险,除了刘邦自身的决断力过人外,和睦协作的文武团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
1、刘邦的当机立断、能屈能伸

在一个波谲云诡的乱世,背叛和谎言就像吃饭一样寻常,在如此尔虞我诈的大环境下,刘邦在面对真心为自己好的人时从不怀疑,在做重大决断时往往当机立断,没有犹豫迟疑,可以说刘邦如同有看见人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天赋。

在鸿门宴前第一次见到项伯,听到项羽要杀自己的消息,就给予了项伯极其充分的信任,再还完全不了解项伯的情况下,就和项伯结亲,还听从他的建议,第二天清早亲身犯险来参加鸿门宴。这种判断力,几乎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2、张良不离不弃的忠勇

常言道,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。张良作为顶级谋士,其运筹帷幄的能力之强,不言自明。鸿门宴中,但是对刘邦脱险起到最大作用的,并不是张良的谋略算计,而是众多谋士身上都少有的“愚忠”。一般谋士而言,是最会计算得失的,如果船有沉没的危险,都会率先换船,绝不会将自己置身险境,像陈平、三国时的许攸都是代表。

在故交项伯来通风报信后,张良没有像一般投机谋士一样赶紧逃命,第一反应却是不顾自己安危地来告知沛公,打算一起应对危机。张良本来完全可以自己偷偷溜走,自己说起来都只算韩王外派来的客卿,走了也不会被人说什么,相反留下来万一刘邦无法应对危机,不得跟着一起死吗?这里的得失,张良作为谋圣,不可能算不清楚,却不因利害避趋之,他对刘邦的忠勇,值得称赞。

3、樊哙闯帐,粗中有细

樊哙在鸿门宴中听到刘邦有危险,奋不顾身的冲入帐中。

这次两大集团的正面交锋,暴露出了项羽集团的诸多问题,比如内部重臣之间不和,意见不统一,甚至闹到了宴会上项家叔侄斗剑的地步。项羽的决断力欠缺,遇到大的决定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见。领导力也不够,不能及时地发现自己集团内部的矛盾,也不能有效的化解,这说明项羽的驾驭属下的能力是不如刘邦的,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,项羽虽然自己是常胜将军,但是属下却经常背叛他,导致他越胜敌人越多,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。不能团结属下,是他的致命缺点之一。

反观刘邦集团,谋士张良忠心不二、猛将樊哙悍勇之外还能进行细腻得外交活动,更重要得是文臣武将在危机面前精诚团结,共保刘邦,令人敬佩感动。

两大集团在鸿门宴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,高下立判。可以说鸿门宴不单单是刘邦个人得一场成功脱险,更是未来楚汉战争的缩影。

历史上的鸿门宴有哪些

1、石勒宴请王弥

2、耶律阿保机宴诛七部首领

3、李密宴杀翟让

4、孙峻设宴杀诸葛恪

5、孙休腊祭诛孙綝

6、傅介子孤胆万里斩杀楼兰王

关键词: 鸿门宴背景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历史上的鸿门宴讲的是哪件事 鸿门宴解析 鸿门宴的历史故事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