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鼎中原的典故你知道吗?问鼎中原的寓意和道理是什么?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2-09-29 13:41:42

问鼎中原指疆域领土。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下面整理了问鼎中原的典故及成语意思,供大家参考。

问鼎中原的典故

夏朝经历了470年,到前1600年,夏桀无道亡国,九鼎为成汤所得,成汤就建立了商朝。商朝经历550多年,到前1046年,纣王暴虐亡国,九鼎为姬发所得,姬发就建立了周朝。到前606年,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,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,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,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。王孙满说:“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。”庄王很不服气地说:“你不要依仗九鼎,我楚国有的是铜,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,就足够做九鼎了。”王孙满说:“大王您别忘了,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,天下诸侯都拥戴他,各地才贡献铜材,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。后来夏桀昏乱,鼎就转移给了商;商纣暴虐,鼎又转移给了周。如果天子有德,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;如果天子无德,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。周朝的国运还未完,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。”庄王无话可说。从此以后,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“问鼎”。

成语意思

[释义]鼎:一种青铜器,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后来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象征;中原,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
[语出]《左传·王孙满对楚子》:“楚子伐陆浑之戎,遂至于雒,观兵于周疆。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。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”

[辨形]鼎:不能写作“目”。

[近义]逐鹿中原、问鼎轻重、野心勃勃、群雄逐鹿。

[用法]形容某个人野心很大。一般作谓语。

[例句]春秋战国时期,多少诸侯王野心勃勃,纷纷实行变法改革,企图~。

问鼎中原的主人公

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楚庄王。楚庄王熊旅,又称荆庄王,芈姓,熊氏,楚穆王之子,春秋时期楚国国君,楚庄王元年(前613年)到楚庄王二十三年(前591年)在位,春秋五霸之一。

问鼎中原春秋还是战国?

“问鼎中原”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称霸。

问鼎中原的寓意和道理

问鼎中原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wèn dǐng zhōng yuán,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用来比喻有私心,想占据所有。出自《左传》。

鼎是权力的象征,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开端。春秋时期,楚庄王问周朝使者,鼎有多重。体现了他取周而代之的野心或者说雄心。“问鼎中原”一词由此而来。多指称霸或者统一天下。

葵丘会盟的主人公

齐、鲁、宋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国的国君。

葵丘会盟,发生在春秋时期,诸侯大国争霸,兼并战争频仍。公元前651年,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,参加会盟的有齐、鲁、宋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国的国君,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,对齐桓公极力表彰。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,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,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。

事件经过

史书记载说,春秋五霸,以齐桓公最盛;齐桓公九合诸侯,以葵丘之会最盛。在葵丘之会上,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。其主要内容是,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;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;不准更换太子;不准以妾代妻;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。

这些内容,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,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。条约规定,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通过葵丘的盛会,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。

关键词: 问鼎中原的典故 成语问鼎中原什么意思 问鼎中原春秋还是战国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