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?有丁达尔效应的一定是胶体吗?
来源:民企网     时间:2022-07-19 14:03:38

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?

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,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“通路”,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,也叫丁达尔效应或者丁铎尔现象、丁泽尔效应、廷得耳效应。

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,而溶液几乎没有,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,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,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,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。

扩展资料:

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,入射光的电磁波使颗粒中的电子做与入射光波同频率的强迫振动,致使颗粒本身象一个新光源一样,向各方向发出与入射光同频率的光波。

丁达尔效应就是粒子对光散射(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发散传播)作用的结果,如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、晴天时天空中的蓝色,都是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。根据散射光强的规律和溶胶粒子的特点,只有溶胶具有较强的光散射现象。

丁达尔效应是物理现象吗?

丁达尔效应是物理。

属于典型的物理现象。它是指当一束光透过胶体后通过竖直方向射出光线,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丁达尔现象。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的现象,主要是通过胶体与光束的折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。如果我们要想见到丁达尔效应,可以在雨后的清晨,或者是空气中有雾或者尘土的地方。

丁达尔效应,也叫“丁达尔现象”,或者“丁铎尔现象”、“丁泽尔效应”、廷得耳效应。英国物理学家约翰-丁达尔-,1869年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。这条光亮的“通路”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。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。

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。(还可以用半透膜检测)。

丁达尔效应原因和应用

丁达尔效应原因

在光线传播的过程中,光线照射到粒子时,当粒子的尺寸远大于光的波长时,将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,当粒子的尺寸小于光波长时,发生的是散射。生活中见的比较多的是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。粒子的尺寸小于0.1λ时,发生的是瑞利散射,散射强度依赖于入射光波长和粒子的大小,入射光波长越短,粒子越大,发生的散射就越强。而粒子的尺寸和光的波长比较接近时,发生的是米氏散射,米氏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几乎无关,因此对所有波长的光都散射。

可见光波长一般在390~700nm之间,而胶体粒子直径在1~1000nm(典型的是1~100nm,也就是高中课本上提到的),因此丁达尔效应其实就是散射现象,而真溶液中的粒子尺寸太小了,散射现象不明显,因此没有丁达尔效应。举个例子:当一束白光(复色光)照射胶体时,因为胶体粒子尺寸大致是波长的,胶体粒子对蓝紫光的散射比较强烈,所以胶体正面透过的光以长波光居多,侧面散射的光以短波光居多。汽车的雾灯是黄色的也正是这个原因(为了减少散射,提高透过性)。

应用

要说到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最普遍的就是体育场的灯光设计,和照片捕抓,大型体育场的等设计离不开丁达尔效应,当光射到微粒上就会发生改变,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,发生光的反射;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,发生光的散射,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。散射光的强度,还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,因此进行实验时,胶体浓度不要太稀。现代体育场的灯光都是这样设计而来。

照片的捕捉拍摄也能透过丁达尔效应来拍摄出惊叹的效果,耶稣光即丁达尔效应的形成,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,就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,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,所以投射下来的,不会只是 一点点,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这种为风景带来一种神圣的静谧感的光线,不知何时被命名为了“耶稣光”。这种照片也是美味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场景。

有丁达尔效应的一定是胶体吗

不一定。

丁达尔现象是所有胶体都具有的特性,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丁达尔现象都是胶体。

因为一些自然现象也被成为丁达尔现象。

树林现象

清晨,在茂密的树林中,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,类似于这种自然界现象,也是丁达尔现象。这是因为云、雾、烟尘也是胶体,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,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。

耶稣光

耶稣光即丁达尔效应的形成,是靠雾气或是大气中的灰尘,当太阳照射下来投射在上面时,就可以明显看出光线的线条,加上太阳是大面积的光线,所以投射下来的,不会只是 一点点,而是一整片的壮阔画面这种为风景带来一种神圣的静谧感的光线,不知何时被命名为了“耶稣光”。

所以具有丁达尔效应的不一定就是胶体。

关键词: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现象吗 丁达尔效应原因和应用 有丁达尔效应的一定是胶体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