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市思明区小学科技节:开发趣味科学项目 师生家长一起玩
来源:中国教育报     时间:2022-04-25 16:26:57

用胡萝卜和牙签做成“高塔”,再比“高塔”的抗震性。科技节上,孩子们通力合作,各种结构的高塔慢慢开始成型。接下来,他们把“牙签高塔”放在“地震模拟机器人”上进行检验,来比拼抗震性能和高度,而这个“机器人”也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出来的。这些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小学科技节的典型活动场景。

近年来,思明区成立名师工作室,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专题研究。现在,思明区徐晨来名师工作室里共有20多名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其中。工作室开展“小学科学游戏开发和应用研究”“小学科学趣味教学模式实践研究”等多项课题研究,并开发108项趣味科学小实验项目,这些小项目在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、厦门市梧村小学等20多所学校供学生实践和学习。

徐晨来名师工作室负责人、思明区民立第二小学副校长徐晨来说:“我们开发的108项小实验项目,让孩子在玩中懂得科学原理,并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,这些项目简单易学,每个项目让孩子明白一两个小科学原理,从而为学生种下科学的种子。”

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集体研究,把一些小科学项目制作成教具,摆放在校园里,供同学们体验。在思明区的很多学校,都有一台“转动生花”的科学游戏体验装置,学生转动圆盘,圆盘再把转动通过齿轮传递到一个单片花瓣模型上,快速转动的花瓣模型就形成了花朵的形状,这让同学们大开眼界。

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高翔介绍,教师在开发这108项小实验项目的过程中,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,让课堂多了趣味性。这些小实验项目很多需要学生自己来动手,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。

在思明区的一些小学,通过小科技项目提升孩子动手能力,体验科学知识,成了常态化工作。一年级的学生做“不倒翁”、二年级做竹蜻蜓、三年级做毽子、四年级做传统的“走马灯”、五年级做“万花筒”、六年级做风筝。这些小制作,让学生能动手、知其源、明原理,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。

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还设计了一些科学游戏,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玩。教师设计了“会跳舞的蛋”,学生和家长在家里,用自来水、盐水等不同液体浮起鸡蛋,学生通过观察鸡蛋在水中位置的变化,来认识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。教师还带着学生来到科技馆,参观光影博物馆,玩影子游戏,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。名师工作室还为每个年级的孩子都制定了相应的科技馆学习项目,让科技馆成为第二个教室。

思明区的名师工作室还在一些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社团,并开发校本课程,让学生在情境游戏中锻炼科学思维。例如,工作室结合当下的航天热点话题,开发了“火星车”校本课程。在课程的初始阶段,学生要查找资料,了解我国火星探测的历程。之后,学生要两人合作设计制作自己的火星车,并通过编程来控制火星车模型,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熊杰)

关键词: 小学科技节 厦门市思明区 趣味科学项目 徐晨来名师工作室 民立第二小学 地震模拟机器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