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书房|《问道教育》读后感:“看见孩子”,追寻教育真谛
来源:中国教育报     时间:2022-03-02 16:37:02

这两天读完张志勇先生新出版的《问道教育》(长江文艺出版社),多年的教育行政经历告诉他:要想做自己想要的教育,就必须身在一线,走进课堂,靠孩子,如此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,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发生。

改革开放40年来,我们成功实现了从“穷国办大教育”到“大国办强教育”的根本转变,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成绩,但挑战依旧存在:科技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,创新实践能力不足,国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,等等。张志勇先生从最初的基础教育研究者到后来的地方教育行政官员,一直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,身在教育现场,他对中国教育得失成败的认识更通透,也更真切。

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

在任何情境中,人都是第一位的,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以学生为本。张志勇先生认为,学生是学校的“太阳”,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。在全国上下全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,依然有人醉心于应试教育。我们看到,有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对分数、名次、优秀率、本科达线人数等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耳熟能详,却对那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孩子视而不见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竟有家长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,自己做甩手掌柜。他们眼里同样只有分数和名次,只有与别人的横向比较,却不知道从孩子自身出发,进行纵向考量,去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。谈及孩子的教育,既不专业,也不在场,根本不知道孩子长短优劣和未来发展的可能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,都有其独立存在的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。受先天的基因遗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,孩子们的个禀赋、格特征、体质智力等千差万别,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引发每个人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,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发扬光大,唤醒他们内在的人生追求,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。遗憾的是,今天的教育同质化还很严重。我们通过名目繁多的各种测试,按照分数高下,把一个个具有发展潜质的孩子分流、分校、分班。那些排名靠前的学生就成了教育者争夺的香饽饽,至于他们的分数构成和个特长,很少被关注。在张志勇先生看来,当中小学校长拿生源好坏来说事的时候,当学校极力鼓吹“重点班”“实验班”和“强化班”的时候,教育已经沦为部分人争夺名利的筹码,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。纪伯伦说:我们已经走得太远,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。张志勇说:中国教育发展得太快,很多人把孩子“丢”了。

每个成长阶段都不可替代

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成人,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,不可替代。张志勇认为,“长大成人”的提法荒谬透顶,可在应试教育的鼓噪下,四处还充斥着“给孩子一个童年,就会欠他一个成年”的论调——以牺牲孩子的当下幸福为代价,试图谋求一个好的前途。今天的很多孩子其实很苦:他们起早摸晚披星戴月,长时间单调学,还要被随时发生的检测折磨。当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时候,我们知道:确有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中摧毁了意志,丧失了信心,扭曲了心灵。杜威说:教育即生长,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,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搬进一个容器。还给儿童一个童年,并非去荒废他们童年时期的大好时光,而是遵循儿童期的成长规律和独立价值,尊重儿童的天,唤醒儿童对当下学与生活的意义感。以牺牲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赢得“明天的辉煌”的做法得不偿失,要知道,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。

每一个孩子走进学校,都有权利享受全面完整的教育,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在本书《课程的意义》《让学生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》等文章中,张志勇提出,全面发展不可凭空而来,必须通过国家制定相应的课程方案加以落实。就普通高中课程而言,就包括语言、人文、数学、科学、艺术、体育、技术、综合实践等八大领域、15个门类、众多的模块。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,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,开齐开足这些课程。但总有一些奇葩学校和教师,成绩至上,考什么,教什么,所有与高、中考无关的东西统统靠边站。更有学校的音体美课程早已名存实亡,要知道,今天很多人的心灵无依、精神空虚莫不与此有关。学生时代是培养情趣爱好的最佳时期,一旦错过这个阶段,就很难挽救。那些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中大打折扣的做法,剥夺了孩子享受全面完整教育的权利,在作者看来,这就是一种违法行为。

教育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

教育不仅要立足孩子们的当下,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。早在100年前,怀特海对其时的教育就提出批评:“在古代的学园中,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,而在今天的大学里,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传授各种科目。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,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,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。”笔者感觉我们今天有不少中小学被他不幸言中。在《课堂、负担与素质教育》《作业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》《教师的专业智慧》诸文中,张志勇认为学其实有“知识”和“实践”的区别。今天的中小学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,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对“知识”还过于倚重。学校教育教学“实践”的匮乏,容易扼杀孩子们的学兴趣,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知识是教育的目的,更是教育的手段,教育要想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和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准备,就必须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,在实践中内化知识,构建知识,形成能力。这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所在。

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,人人都可指点教育,可很少有人能摆脱困境。教育的问题很多,变革很难,但在品读《问道教育》时,笔者发现,作者不逃避、不悲观,在给读者揭示教育真相的同时,还试图给我们指引可能的方向。罗曼·罗兰说: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作者看透了教育的真相,依然热爱教育,走上讲台,足见他对教育的一往情深。(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中)

关键词: 科技核心竞争力 问道教育读后感 穷国办大教育 中国教育得失成败